摘要:7月4日,特步國際發(fā)布公告稱,已獲得恒生銀行、香港上海匯豐銀行、中銀香港及東亞銀行組成的銀團提供的10億元貸款融資,為期4年。報告稱,該融資旨在悉數為本金額為18億港元的現有定期貸款融資再融資,讓本集團維持其財務靈活性及有效管理其融資成本。
7月4日,特步國際發(fā)布公告稱,已獲得恒生銀行、香港上海匯豐銀行、中銀香港及東亞銀行組成的銀團提供的10億元貸款融資,為期4年。報告稱,該融資旨在悉數為本金額為18億港元的現有定期貸款融資再融資,讓本集團維持其財務靈活性及有效管理其融資成本。
有分析認為,特步得益于2022年的業(yè)績增長,想進一步拓展業(yè)務。財報顯示,2022年特步實現營收129.30億元,同比增長29.1%;實現毛利潤52.92億元,同比增長26.66%。特步主品牌收入也錄得111.28億元,同比增長25.9%,創(chuàng)下歷史新高。
然而在光鮮亮麗的業(yè)績背后,特步仍面臨著不小的壓力。
增長符合預期,但與行業(yè)頭部仍有差距
2021年9月1日,特步公布了集團未來發(fā)布第五個五年的規(guī)劃,即“五五規(guī)劃”。報告顯示,到2025年,特步計劃主品牌實現收入200億元,年復合增長率達23%;實現新品牌收入合計達到40億元。截至目前,特步2021年及2022年的營收增長率分別為22.53%和29.13%,基本符合特步的計劃預期。
然而,和國內行業(yè)另兩大巨頭安踏和李寧相比,特步仍有較大差距。
一方面,特步的體量規(guī)模遠遠落后于安踏和李寧。盡管2022年特步的營收增速要高于李寧(14.31%)和安踏(8.76%),但是長年積累的差距難以抹平。2022年李寧實現營收258.0億元,是特步營收的兩倍;同期安踏實現營收536.5億,是特步營收的4倍多。
而在2008年,特步的營收是28.67億元,安踏的營收為46.27億元。彼時安踏和特步的體量差距并不算大,但是如今的差距已經不可同日而語。
另一方面,特步的盈利能力同特步和李寧的盈利能力也有較大的差距。數據顯示,2020-2022年,特步的毛利率為39.14%、41.72%、40.92%,凈利率為6.18%、8.88%、7.06%;同期李寧的毛利率為49.07%、53.03%、48.38%,凈利率為11.75%、17.7%、15.75%;同期安踏的毛利率為58.15%、61.64%、60.24%,凈利率為15.68%、16.66%、15.37%。
不僅如此,2022年特步的歸母凈利潤增長率僅為1.32%,出現了增收難增利的情況。對此,特步的解釋是主要因為大眾運動及時尚運動的經營溢利率下降。
有分析認為,增收不增利并不是特步獨有的問題,而是國內運動品牌共有的困局。數據顯示,2022年安踏的周轉天數由2021年的127天上升為2022年的138天;李寧從2021年的54天漲至2022年的58天;特步則從2021年的77天漲至2022年的90天。隨著國潮熱逐漸散去,國內運動品牌的去庫存壓力陡然上升。
值得注意的是,2022年“雙十一”期間,特步實現累計線上成交額9.1億元,同比增長約 30%。其中,特步主品牌累計銷售 7.9 億元,同比增長 23%,總收入同比增長40%。但是特步“雙十一”的成交額是以大幅降價去庫存為代價的。這或許構成了特步“增收難增利”的原因之一。
總是在模仿,但未能超越
對于特步毛利率和凈利率指標低于李寧和安踏的原因,有分析認為這是因為特步企業(yè)戰(zhàn)略布局混亂,未能打開高端市場,長期在中低端價位徘徊,削弱了企業(yè)的盈利能力。
從網上評價來看,不少消費者對特步200-300元價位的產品評價不錯,但鮮見對高端品牌的評價。有消費者評價特步“政策研究的很透,國家打娛樂,立刻回歸運動,男足出問題,整個產品線都不見了,只有童裝現在有足球鞋賣,看得出,領會的非常透徹,直接布局足球未來了”。
特步也常常模仿同行。2009年,安踏以成交價6.5億港元從百麗手中購入了FILA大中華區(qū)業(yè)務。而2019年,特步以現金代價2.6億美元收購了“K-Swiss”、“Palladium”及“Supra”等三大品牌。李寧以“中國”為概念打造品牌形象,特步便以“中國功夫”為概念與少林寺聯動。2020年6月,特步在少林寺舉辦山門秀;同年10月,特步和少林聯名將秀場搬到了上海時裝周;并且與少林聯名推出了三款新品:專業(yè)功夫鞋、限量煉魔臺、問禪羅漢鞋。
然而,一味地模仿其實是著一種戰(zhàn)略上的懶惰。特步雖然可以維持一種穩(wěn)定的增長,卻不能搶占市場先機,也就難以超越自己模仿的競爭對手。特步如果想擺脫“萬年老三”的綽號,或許得在企業(yè)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上“敢為人先”,找準自己的市場定位和發(fā)力方向。否則,就只能吃安踏和李寧的“尾氣”。